
跑步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擒牛宝配资,更是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标志。
可大多数的训练方法看似大同小异,但实际上,要想在跑步中取得更好的效果,就需要更加注重细节。
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个跑步训练中的重要细节,也是很多精英跑者都很重视的训练原则,叫“先慢后快”。
什么是“先慢后快”原则呢?
简单来说,就是指我们在跑步训练中,不管是日常的距离锻炼,还是进行长距离慢跑(LSD),亦或是间歇训练,都要注意在最后一两公里时,稍微加速,比之前的跑步速度更快一些。

举个例子,如果在10公里的锻炼中,前8 - 9公里采用的是5分30秒配速,那么最后1 - 2公里时,完全可以将配速提升加快到5分或者5分15秒的配速来训练。
也就是说,只要是在跑步训练的最后阶段,都要进行适量的提速来结束训练。
“先慢后快”有什么好处呢?
1、提升抗疲力
“先慢后快”并不适合初级的新手跑者,这种训练方法往往更适合一些有一定基础量的跑者,这一点大家务必牢记在心。
对于有基础的跑者而言,他们经过长期的锻炼,心肺功能要好得多,在跑步接近尾声时擒牛宝配资,他们的身体依然有足够的力气来进行加速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加速”可不是“冲刺”。
在长距离跑步中,比如半程马拉松或者全程马拉松,后半程往往是最考验跑者的阶段,如果跑者能够运用“先慢后快”的训练方法,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提升抗疲劳能力,那么在比赛中,就能够有效防止后半程掉速。

2、增强耐力
先慢后快的训练方法,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刺激心肺系统,挖掘人的潜能。
但这种方法一定要一步一步来锻炼,千万不能操之过急,有些跑者可能急于求成,一上来就在最后的两公里加速,这样很容易让身体无法适应,甚至可能导致受伤。
懂得循序渐进才能让心肺承受更大负荷,逐渐增强耐力。
其原理在于,通过在跑步的最后阶段打破心肺的固有平衡,产生新的刺激,不过,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身体的反馈,一旦出现不适,比如呼吸急促、胸闷、头晕等症状,要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配速。
3、刺激肌肉
在固定节奏下跑步,一旦时间久了,肌肉就会适应这种模式,久而久之,当身体接收到强度更高的模式时,肌肉就会无法灵活支配,想快也快不了,同理想跑慢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而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入“先慢后快”式的训练,结果就大不一样了。
在这种训练方式下,肌肉会在不同强度下进行来回切换,当速度较慢时,肌肉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运动;而当速度加快时,肌肉需要迅速调整状态,加大收缩力度。
这种变化能够很好地刺激到肌肉,让肌肉保持活力。

4、磨炼意志
一般在跑步的后半程,毫无疑问是对跑者耐力和意志力的一种严峻考验。
尤其是在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赛事中,后半程的最后几公里堪称“魔鬼路段”,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作为支撑,很容易就会放弃或者大幅掉速。
往往在最后的几公里,跑者的身体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“荷尔蒙”,这种荷尔蒙能够激发跑者内心的振奋感。
这种提速不仅是速度的提升,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和突破。
总之,“先慢后快”的跑步训练原则,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成熟跑者而言,它能够有效地带来更好的跑步效果,全面提升跑步能力,无论是抗疲劳能力、耐力、肌肉灵活性还是意志力,都能在这种训练方式下得到显著的提升。
道正网官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